浅谈中央国术馆及国术馆八极拳

  作者:王齐国  2017年4月23日

  近日,部分拳友对南京地区习练的国术馆八极拳来源提出疑问。在此,我们对广大拳友对南京八极拳的关注表示欢迎和感谢,并对大家关心的国术馆八极拳源流问题作出几点说明。

  一、南京地区八极拳的传承是清晰的

  黄钰成老师是中央国术馆八极拳在南京地区的主要传承人,其生平简介已被收录入1994年出版的《中国武术人名辞典》。黄老以能打能摔著称,在中央国术馆学习期间参加武术比赛,分别获本级别摔跤、拳击第一名,拳术第二名。在国术馆众多学员中,是少有的将比赛成绩记入个人生平的武术家。毕业后,黄老在中央国术馆留校任辅导员。后赴江西任国民革命军武术教官。由于其为家中独子,在其母亲的催促下,黄老后回到南京继承家业。

  抗日战争期间,南京科巷曾驻有汉奸侦缉队及部分日本宪兵。这伙人平时欺压百姓,横行霸道,黄钰成一直想寻机教训这帮汉奸。一日下午,侦缉队在队部门前空场地摔跤,路过此地的黄钰成遂站在一旁观看,并不时评点。这引起了汉奸队长的不满,指着黄钰成大吼:“你懂什么?有本事就上来!”黄钰成要的就是这个,立即换上跤衣,大步上场。一会儿功夫,两个侦缉队员接连被摔倒。接着汉奸队长亲自上阵,仍然被摔倒在地。围观的群众欢呼起来,而汉奸队长满脸羞恼。有人悄悄拉了下黄钰成,叫他最后让汉奸队长一跤。一身正气的黄钰成岂能放过教训汉奸的好机会,在群众的欢呼声中,黄老再次把汉奸队长重重地摔在地下。当晚,汉奸侦缉队以私通新四军的名义,将黄钰成抓捕,关进宪兵队。后在家人的营救下,方才出狱。

   建国后,黄老先在解放军部队中担任武术教官,后被南京市体育馆聘为武术教练,开始在南京地区传授以八极拳为代表的中央国术馆武术。

  1966年8月,十年浩劫开始,黄钰成老师蒙冤入狱。七十年代中期出狱后,黄老曾暂住南京。1983年,在黄钰成老师七十大寿之际,他在南京的众多学生将老师请回南京庆寿,从此定居南京,直至去世。

  张荣根(1905——1987)老师是南京及江苏地区另一位八极拳传承人。1926年,张老在镇江向八极拳名家田长泰先生学习传统老架八极拳,后到南京进入中央国术馆学习,毕业后留校任辅导员。建国后,张老先后在白鹭公园、太平公园等地设场授徒。

  南京本地的国术馆八极拳几乎都传自黄钰成、张荣根两位老师。黄老所传的主要是中央国术馆八极拳,他有两个略有差异的套路,其中一套与全国其他地区所传的罗疃八极拳相似,我们称之为“国术馆八极拳”;而另一套简化了两个重复的动作,并在动作顺序上与前一套也有不同,我们称之为“简化版八极拳”。两套拳路的运动路线均为直线。张老所传的是江苏国术馆系的老架八极拳,其风格古朴,运动路线为矩形。

  二、中央国术馆不同于传统武术门派

  中央国术馆以培养军队教官、中等以上学校教师及公共体育场所指导员为目的,以“泛学博通”为教学原则,广设武术技术课,其形制与传统的武术门派、武馆、把势房等有根本性的区别。中央国术馆除当时被称为“术科”的武术类课程之外,还开设党义、国文、地理、历史、算术、国术源流、国术学、生理学、军事学、音乐等“学科”类课程,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,更接近现代的体育学院。并且,“术科”类课程也打破常规,分为腿法科、拳术科、器械科、竞技科、选修科、特别科、军事科七门。在这七门课程中,包含有形意拳、太极拳、八卦掌、查拳、新武术(拳脚科)、练步拳、杂拳、行拳、掇脚(戳脚)、劈挂拳等拳术;剑、刀、棍、枪、鞭等器械;气功、铁砂手、红砂手等功法;以及散打、摔跤、长兵、短兵等格斗项目。除此之外还开设了西洋拳击、日本劈刺术等外来格斗项目。

  中央国术馆在培养造就武术人才、扩大武术影响、提升武术地位、推动武术竞技化等方面,对于近代中国武术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
  三、中央国术馆八极拳的本源

  关于中央国术馆八极拳的来源,目前国内外武术界有三种说法:

  1、由八极拳名家马英图、韩化臣和赵树德根据自家所学的八极拳加以改进、编排而来,相比传统八极拳更适宜在现代体育学校练习以及在军队中进行操练,是更现代化的八极拳;

  2、同样是由八极拳名家马英图、韩化臣和赵树德改进、编排而来,但相比传统八极拳已经失去了原本的面目。刘云樵的《八极拳》和松田隆智的《中国武术史略》两书中均持此观点;

  3、除起式、收式稍有区别外,中央国术馆八极拳完全是由罗疃八极拳照搬而来。目前国内霍氏、韩式部分八极传人持此观点。

  综观上述三种说法,其实总体观点大同小异。各家都承认中央国术馆八极拳源自罗疃八极,主要的分歧观点是:

  (1)是否存在改编;

  (2)具体改编人是谁;

  (3)改编后的八极拳与传统八极拳孰优孰劣。

  关于问题(1),我们在研究、对比各门派八极套路后认为,改编是存在的。首先,对“国术馆八极拳”来说,虽然其动作顺序与传统罗疃八极一致,但某些技术细节还是体现了不同。例如,国术馆八极拳中的左横打、右横打、翻身打掌等动作都与其它门派有很明显的不同,并且在左横打与马步双撑掌两个动作之间,有一个明显的压掌动作,其用意是在对接时按压对方手肘等。

  “简化版八极拳”与传统罗疃八极除了动作细节不同之外,更是改编了套路顺序,将原有的两个挂踏和小缠冲拳各简化为一个,使套路整体更为简洁。黄钰成老师从五十年代开始便传授该套路,而且该套路还有与其相应的对接套路,单练与对接的动作顺序完全一致,编排严谨合理。

  需要指明的是,这两个套路一直在南京流传,其传授人都是黄钰成老师。

  关于问题(2),由于中央国术馆解散至今已过近70年,当年的教官、学员均早已作古,且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存留下来的文字资料及其匮乏,具体细节已经难以考据。根据松田隆智《中国武术史略》一书所述,改编者为韩化臣、马英图、赵树德。我们基本认同该说法。

  关于问题(3),我们认为这是典型的狭隘门派观念,这类问题是完全没有意义、无需讨论的。当代武术的发展和传承需要靠武术界全体同仁的协力,抑人扬己只会起负面作用。

  四、关于南京八极拳研究会

  我们作为中央国术馆武术传人,继承并发扬了央馆“泛学博通”的精神,在坚持练习我们自家八极拳的同时,虚心向各地八极同仁学习、交流。

  我们与霍氏八极拳传人、八极拳名家李树栋老师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。李老师也给予本协会很多帮助。经李老师介绍,我会多名成员参加了2011年的全国武术段位制八极拳考评员、指导员培训班,并取得了段位制考评员、指导员资格。2014年10月,应我会之邀,李老师到访南京,与南京的八极拳同仁交流了霍氏八极拳、霍氏八极小架及金刚八式等套路及散式。时至今日,我会仍有部分拳友在习练李老师所传的霍氏八极小架。

  作为中央国术馆传人,我们十分尊重国术馆当年的领导及教官。中央国术馆的各位先贤们,于公而论是近现代中国武术的继承和开拓者,于私而论更是黄钰成老师的领导和师长,值得我们尊重和景仰。因此,我们与韩化臣先生的后人韩振江先生保持着密切的交往。近年来,韩振江先生两次来宁,与我会成员交流八极拳技艺,相谈甚欢。

  我们以不带任何狭隘门派观念的心态,研究、观赏吴氏、霍氏、韩式、强氏、少林以及台湾大内八极等各派的武术著作及视频,认真比较、分析各家拳法与中央国术馆八极拳的异同。我们能从对方的身影中感觉到自身的存在,也能从自身的招式中看见对方的身影。借用孔子的名言,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乐乎”,作为武术爱好者,在研究各门派八极拳的过程中,我们体会到了难以言表的乐趣和享受。

  我会还应邀参加了在天津召开的鲍有声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活动,并送上礼物(南京书法家的作品)。在交流活动中,我们向全国同仁演练了中央国术馆八极拳,获得了一致好评。

  我会又响应“吴忠八极拳研究会”号召,在为八极先人立碑的活动中积极捐款,略尽绵力。

  我会长期在南京地区进行八极拳义务教学,在南京市中小学校推广中央国术馆八极拳和段位制八极拳,迄今为止已教授近四百名学员。同时还积极参加南京市各类武术比赛,宣传、扩大八极拳的影响力。

  天下八极是一家

  作为中国武术的传承人,我们的理想是继承、发展中国传统武术,使其再次立于世界武林之巅。为此,我们中央国术馆八极拳传人将继续努力习练、传播以八极拳为代表的中央国术馆传统武术,为武术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。同时,我们也呼吁全国的八极同仁,放下门户之见,求同存异,携手共进,再现八极拳的辉煌!

[返回上一级]